十年间,采购管理从“被动执行”转向“战略赋能”
7月11日,北京迎来供应链领域年度高光时刻——ACE2025供应链采购创新峰会(华北站)圆满落幕。300+采购、供应链高管与专家齐聚,20+行业领袖登台,围绕AI赋能、数智变革等议题,直击行业痛点,输出创新解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所长 林梦林围绕《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进行了系统解读。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数智技术重塑生态,2025年3月8部门联合印发该计划,其对稳定全球供应链、释放经济动能意义重大,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已有不少创新实践。下一步将推动计划落地,培育领军企业和供应链中心城市,推广经验以提升产业链韧性。
复星医疗器械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周群芳指出,逆全球化使全球供应链向区域多极化发展,欧美亚经济圈构建独立体系,从成本效率转向安全韧性。
- 中国医疗产业与全价值链深度绑定,上中下游各有特点与挑战,正通过技术革新等转型。未来中国企业需通过研产销全球化布局重构供应链,应对逆全球化挑战。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导、教授 刘大成围绕 “数智化时代下全球供应链体系变革” 展开演讲。
- 提及 “千年未遇之变局” 的三大表现,分析全球产业价值链及中国制造的位置。指出中国产业供应链面临中美贸易脱钩、美国封堵转口贸易等风险,以及 “逆全球化” 4.0 的成因等。
达睿供应链管理咨询首席顾问/总经理,ACE供应链创新首席专家 Philip Wang提出从设计、采购、计划、服务四个方向实现端到端价值协同,如设计协同从源头管理需求,采购协同以品类策略驱动等,还介绍了数智化模型助力科学决策,以及 “三位一体” 的变革转型路径,强调管理理念、体系和数智能力的重要性,旨在提升供应链价值,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合规内控不仅是底线,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
企查查第三方风险排查系统的合规内控管理,整合外部合作伙伴数据、内部员工信息及近亲属,审查内外部黑名单库,通过股权穿透、任职交叉、投资重叠等关联关系挖掘,识别利益冲突场景,例如员工隐蔽持股第三方企业、关联方身份未披露情况,从源头阻断利益输送风险。
通过企业股东、高管与已合作供应商之间的股权链条、社交关系、历史交易等数据,构建动态关系图谱,识别异常资金往来、关联交易未申报等行为,杜绝商业贿赂与灰色利益输送。
针对合规内控环节的常见风险问题,企查查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
- 关联关系隐蔽,企业内外部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内,例如合作伙伴、员工、黑名单库等,缺乏统一关联分析能力,无法穿透股权、任职、投资等多层关系。传统人工排查难以发现诸如员工亲属持股供应商、影子公司关联交易的隐性利益输送链条。
- 高风险合作方筛查效率低下,缺乏量化模型支撑,主观判断偏差导致高风险合作方漏筛,对往期的商业贿赂历史企业无法有效进行识别,并且过于依赖人工审核基本信息、诉讼记录等单一维度数据,无法结合经营稳定性、历史违规行为等多维度动态评估风险。
- 动态数据更新缺失,无法实时更新企业股东变更等动态数据,难以及时发现新增风险点,比如在合作期间供应商实控人涉诉或遭受行政处罚等问题,对于动态舆情的风险传导很容易影响至企业主体,无法提前阻断风险蔓延,引发监管处罚、合作终止、商誉受损等连带损失。
- 员工利益冲突难追溯,对于高层员工而言,其近亲属在外投资、持股信息未与内部系统联动,无法识别员工隐蔽持股第三方、关联方身份未披露等利益输送场景。
潜在利益冲突排查,识别任职投资关系
识别企业内部人员与供应商之间潜在的利益关系。对企业内部高管、员工、员工近亲属曾被处罚的现任员工或前员工与第三方企业进行任职、对外投资排查,识别员工是否在相关供应商担任合作伙伴的股东及董监高法等,规避相关利益冲突风险。
深度监控“董监高”,穿透多层疑似风险
深度挖掘内部股东高管与已准入或合作中供应商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网络,避免商业贿赂利益输送等风险,助力企业实现对供应商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高效审核、控制风险、实时监控、精准排查,降本增效合规管理同时,提升运营效率。
关联关系包含股权投资、相同董监高法、相同实际控制人、相同收益所有人历史投资关系、历史董监高相互担保关联、股权出质关联等。
疑似关系包含相同电话号码、相同域名信息、相同经营地址、相同邮箱、相同专利信息、相同国际专利信息、相同软件著作权、相同司法案件等。
目前企查查第三方风险排查系统已与汽车、新能源、电子、仓储、运输、物流等制造行业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围绕供应商准入排查、风险监控、围串标管理、利益冲突排查、供应商年检等业务应用,为客户提供全链路数字化尽调,穿透深层主体关系识别隐性利益链,感知外部风险实时拦截告警企业,满足采购风控合规全流程管理。
风控无小事,愿助您筑牢合作安全网。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行业解决方案。